(中央社記者沈佩瑤、陳婕翎臺北23日電)國內COVID-19疫情趨緩,指揮中心推「疫苗+1」活動,為往後解封做準備。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,未來每年接種幾劑要看科學實證,但若固定,傾向每年3、4月施打。
國內COVID-19(2019冠狀病毒疾病)疫情穩定下降,迎接全面解封、回歸正常生活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,「疫苗+1」活動3月6日至4月30日登場,鼓勵民眾至少打1劑疫苗,但今年元旦後已接種BA.5次世代雙價疫苗者不適用。
(中央社記者沈佩瑤、陳婕翎臺北23日電)國內COVID-19疫情趨緩,指揮中心推「疫苗+1」活動,為往後解封做準備。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,未來每年接種幾劑要看科學實證,但若固定,傾向每年3、4月施打。
國內COVID-19(2019冠狀病毒疾病)疫情穩定下降,迎接全面解封、回歸正常生活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,「疫苗+1」活動3月6日至4月30日登場,鼓勵民眾至少打1劑疫苗,但今年元旦後已接種BA.5次世代雙價疫苗者不適用。
腸病毒在臺灣,曾於1998年爆發嚴重疫情,當時讓許多家長聞之色變。時至今日,腸病毒仍舊沒有消失,每年以不同的樣貌出現,輕則讓人發燒疲倦、食不下嚥,重則奪走一條條寶貴的生命。究竟腸病毒症狀有哪些?腸病毒會傳染嗎?潛伏期多久?日常又該怎麼消毒才有用?一起來認識腸病毒,才能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!
超夯日劇《月薪嬌妻》裡曾提及:「逃避雖可恥,但有用。」提醒面臨挫折的人們,除了正面迎擊,也有暫時逃避的權利;因為逃跑其實是用來檢視、調整人生步調。韓國暢銷書人氣編輯尹圪於《我逃跑時的臉孔最勇敢》一書中,分享逃跑從藉口轉為真理的理由,幫助讀者鼓起勇氣逃跑,活出真正的自己。以下為原書摘文:
很多人切所有食材,是一塊砧板用到底,但其實這非常危險,因為可能導致食物中毒,甚至演變成敗血症。醫生和專家建議,使用砧板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生食、熟食要分開,另外在砧板清潔及材質挑選上也有學問。
現代人因工作繁忙、生活壓力大而暴飲暴食,導致身體負荷不了而生病。想要身體健康不防試試「少食生活」,合理且適量的少食,不只是規律的飲食方式,更是種知足的生活方式。日本消化外科醫師、健康教練石黒成治於《少食生活》一書中,對各種健康問題進行探討,揭開少食的祕密,幫助讀者實踐少食生活。以下為原書摘文:
「男神始祖」劉文正週三(2/15)傳出已於去年11/12生日前,因心肌梗塞病逝於美國拉斯維加斯,享壽70歲。他的經紀人夏玉順已證實消息。
根據TVBS報導,夏玉順說在劉文正逝世2個月前,雙方還碰過面,他的狀態、身材依舊很好、完全沒變。
在實施配戴口罩規定800天後,室內脫口罩終於確定!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自2月20日起,實施第2階段口罩解禁政策。將鬆綁室內區域戴口罩規定,並採正面表列方式,也就是會明確列出並要求一定要戴口罩的特定場域,鬆綁方向分為3類區域:「強制配戴」、「建議配戴」以及「自主配戴」。